沟通:正确的对话

内容整理来自线下培训,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没有实践应用,只能通过笔记以及一点可怜的记忆进行整理,写下来做为后续沟通能力改善做实践准备。

一个正式的对话是有框架的,遵循对话框架设计对话内容,可以提高达成对话目的成功率。 这个方法非常适用于上级对下级,或者平级间,或者会议这种有明确目的的谈话场景。

对话框架

  1. 明确目标
  2. 探索现状
  3. 确定选择
  4. 达成共识

明确目标

目标当然是越具体越好,这个非常好理解,没有目的,那就是闲聊。

探索现状

个人认为最难的是探索现状,一个人的视野有限,能力有限,这里不考虑宏观的环境因素,仅针对对话对象,也就是个人。

看一个人就像看一座冰山,我们能看到表面的行为,但水面下的想法、信仰、价值观都是无法看到的,但与此同时,下面这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

为了一个常规的对话去探究水面下的信息的是不太现实的,太难了,所以要只谈看得到的行为,但是我们的常态是总是从一个人的行为去判断隐藏在冰盖下面的东西,这是应该要去避开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描述对方的行为,对这些行为做出判断,肯定知识、技能,给予对方信心与动力,然后,给予我们提出的方案。

确定选择

肯定对方,给到信心与动力,然后抛出我们的方案,方案当然不是一个,分主要和次要,因为我们不知道有哪些是我们不了解、没考虑到的因素会突然跳出来影响我们预先的判断,我们希望对方改变,并朝向我们希望的目的方向,当主要目的因为一些原因无法达成的时候,次要方案也是选项之一。

我们只给出方案,最终的选择权在对方,只有对方自己做出的选择才是最好的,肯定行为,给予信心只是推一把而已。

对话对象的沟通偏好

上级偏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常见的上级对下级谈话/任务布置的时候,会有一言堂式的明确的告诉、基于信任基础的推销、以对方优先的咨询、以及让大家一起参与

每种方式都有利弊,一言堂让目的明确,但容易让对方抵触;推销可以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但容易让人反感,我们与大部分人的信任基础都是很薄弱的;咨询的方式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但也会让人感觉假惺惺,而且实际上还真可能就是假惺惺;而参与的好处是让每个人都有存在感,但也可能最后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无法保证所谓的企业文化让大家有相应的参与感,而且,斗争无处不在。

沟通偏好

我们无法决定上级的偏好,但是当我们可以基于谈话对象的沟通偏好来设计相应的内容,以提高成功率。

  • 文字 – 描述性的文字,画面感的文字
  • 数学 – 逻辑性
  • 音乐 – 喜欢节奏感,口号、音乐等
  • 自然主义 – 贴近自然
  • 人际关系 – 酒桌上解决?
  • 个人 – 内部,喜欢自己想,不给结论,不推销,不强势,慢节奏
  • 身体语言 – 注意、设计身体礼仪

目的

所有以上这些,使用谈话框架设计谈话大纲、利用沟通偏好设计谈话内容都是为了引导对方去想、去感受、去做,我们设计一个“套”,希望对方去钻,但钻不钻要对方决定,我们只是有针对性的设计,让这个“套”有针对性的变得更有道理、更有诱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